当农产品撞上流量密码最近,一组看似毫无关联的词——榴莲、丝瓜、黄瓜、草莓、向日葵,突然在短视频平台爆火。这些原本属于菜市场和水果摊的常客,硬生生被网友玩成了“视频污”的流量密码。有人用榴莲壳当搓衣板拍搞笑段子,丝瓜瓤成了洗碗神器测评的主角,黄瓜草莓混搭出暗黑料理,向日葵甚至被p成表情包,配上魔性bgm直接冲上热搜。 这场狂欢背后藏着三个真相:
土味视频里的经济学数据显示,带榴莲丝瓜黄瓜草莓向日葵标签的视频,平均播放量比其他农产品高3.2倍。广西榴莲种植户老张在直播间用榴莲摆出爱心造型,单场卖出800斤;山东菜农把黄瓜雕成玫瑰花,批发价每斤多赚0.8元。但乱象也随之而来:
那些被玩坏的农作物在视频污的狂欢下,真实的农业现状却被忽视。以草莓为例,种植户最头疼的白粉病防治无人关注,反倒是“草莓印”的暧昧梗播放破亿。更讽刺的是,真正的丝瓜种植技术视频,点赞量还不及用丝瓜瓤拍擦边舞蹈的零头。 专家指出这种畸形的三个危害:
流量与底线的平衡术面对这场榴莲丝瓜黄瓜草莓向日葵的流量大战,四川某mcn机构运营总监透露内幕:“我们测试过,带‘污’字的视频完播率比普通内容高47%,但举报率也飙升2倍。现在平台开始严打,很多账号已经转型做真·农产品溯源。” 值得关注的三个转型案例:
当流量狂欢退潮,或许我们能重新认识这些农作物——它们不只是短视频里的道具,更是养活14亿人的宝藏。下次看到榴莲丝瓜黄瓜草莓向日葵视频污的标题时,不妨多点开几个种植技术科普,那才是真正该火的“硬核内容”。 参考资料:1. 农业农村部《2023农产品电商数据报告》 |